首页 > 养生食谱 > 养生汤粥 >

《黄帝内经》呼吸养生法 黄帝内经呼吸养生法

2022-03-13 01:03:0990

呼吸分阴阳吗?

《易经》云:”一阴一阳之谓道“,道生万物故万事万物皆分阴阳,阴具有潜藏、下降的性质,而阳具有生发、向上的性质。《黄帝内经》认为天人合一,自然界清阳(阳气)上升,浊阴(阴气)下潜,人体内同样如此,人再一呼一吸之间道已经在其中了。呼气与吸气谁为阴谁为阳呢?结合《黄帝内经》与现代化学与物理学的观点可以确定:化学认为动物呼出去的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,而二氧化碳为动物生存过中所产生的废气,为此必须吸入自然界中的氧气以维持生存。

什么是真正的练气和养生?

练气就是提升人的精、气、神,达到健康长寿的漫长过程。天地阴阳,正气浩荡,我们生活的分分秒秒,都是练气的战场,调整阴阳、和畅气血、疏通经络、培育真气,从而达到强身健体、延年益寿的神奇效果。真正的练气要调整呼吸节奏,培养以意领气的本领,锻炼气沉丹田的功夫。思想要集中,杂念要排除,端坐身直、双目微闭、舌抵上腭、意守丹田,呼吸要细、匀、深、长。

用意气将气血引导到丹田处,达到通经络气血、增强脏腑功能、培育和锻炼人体内的真元之气,使元气充沛、气流在全身自然运行,从而达到有病去病、无病强身的目得。练气和养生是相互益彰的好姐妹。练气和养生相辅相成,练气的过程就是养生的补充。练气的好处不仅可以强身健体,还可以修身养性,是很好的养生运动。真正的练气,就是最好的养生。

《黄帝内经》养生如何养精、气、神?

精、气、神三者有什么关系?太极图非常形象地描绘了精气神三者交合、相互滋生、相互助长的关系。人身三宝中,神是最重要的,神可以统领精和气,太极图是靠白色部分(神)来推动的。《黄帝内经》对于医生医术高低有这么一个评价:“粗守形,上守神”。就是说粗浅的医生关注的是形的问题,而高明的医生守的是神。扁鹊给人看病可以“视见垣一方人”,就是说他一看病人就知道他得了什么病,仿佛有透视能力,实际上扁鹊看的就是神。

神反映在人体的每一个部位和举手投足,反映在眼睛、舌苔、肤色、毛发、指爪等等。如何长养精气神?养精需要重视营养均衡,吃的、喝的、呼吸的东西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,另外还要注意节欲保精和经络按摩。养气比较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呼吸养气,让呼吸尽量放慢。乌龟的呼吸是最慢的,动作也慢,因此它的寿命很长。今天我们主要讲如何养神,给大家介绍“五心养生法”:心态平和苏东坡被贬瓜州的时候,结识了佛印。

苏东坡当时学佛嘛,他觉得自己的心已经修得恬淡虚无了,于是就作了一首诗:“稽首天中天,毫光照大千。八风吹不动,端坐紫金莲。”然后派书童渡过长江送去给佛印批阅。佛印看后批了两个字“放屁”。苏东坡一看特别生气,立即去找佛印理论,佛印见他气呼呼的不禁哈哈大笑:“你还八风吹不动呢,我写‘放屁’两个字你就渡过长江来向我问罪了,我看你是‘八风吹不动,一屁过江来’。

”真正的心态平和,得时时处处保持少欲清静的心态,现代人的一切心灵困惑不都是因贪多造成的吗?所以老子告诉我们一个“少”字,越多越困惑,越少越简单,简单反而快乐。心情快乐养生需要保持快乐、悠闲、自足的心态,《黄帝内经》说“美其食,任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”,其实是告诉我们,吃任何东西都要觉得味道很好,穿任何衣服都觉得合身,无论居住的地方多大都觉得安稳,对自己的习俗和所处的风俗感到很满意,保持一种高兴的情绪,就能感受到幸福和满足。

心地善良世界卫生组织(WHO)认为健康不仅包含身体健康,还有心理健康、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康。人的淳朴、健康的品德在《黄帝内经》看来是非常重要的,保持善良的本性,多行助人之事广种福田使我们的内心获得滋养、获得健康快乐。心胸开阔安徽桐城县有个人文景点“六尺巷”,讲的是清代一个叫张英的大学士收到老家桐城的家书,说家里和邻居都盖房子,邻居把墙砌得挨着自家了,张英就回信:“千里来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?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

”后来双方都主动让了三尺,被传为佳话。忍让、宽容让人获得精神的快乐,身体也会是健康的。心灵纯净当今人们过多关注物质生活、追名逐利让俗物缠身,总喊着心太累。庄子提出的“心斋”和“坐忘”便是要我们抛开欲念使心灵纯净,无以物累,不以形役,回归达到。精气神告诉我们,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有形的“疾病”上,而是着眼于人的信息、物质和能量三个层面的全面健康,通过炼养自身的精气神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和自愈力,这也是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的,要内求。

如何解读《黄帝内经》中的夏季养生法?

炎炎夏日就要到来了,又是一年万物生长繁茂的时候。不少人已经预备好了防晒霜,遮阳伞,短裤,T恤、连衣裙等等夏日必备用品。超市里早早已经上架了各种冰激凌,冰饮料,冰西瓜等等清爽的美食。各地著名的消暑度假旅游胜地也早早的开启了预定。在这个狂热的季节,关于如何保养生命,我们一起来看看《黄帝内经》怎么说。  《黄帝内经》记载:“夏三月,此谓蕃秀。

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。”也即是说,从立夏到立秋的这三个月,正是自然界万物生长最为茂盛的时候。这个时候天气下降地上气升,交相感应,万物开花结果,是生命繁衍生息的重要时期。顺应夏季的特点,《黄帝内经》给出了应当如何做的具体要求:1.“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”意思是此时应当珍惜生长的大好时光,而夏季昼长夜短,人也应当晚睡早起,好好利用白天的时间,在白天活动。

现在很多人长期呆在办公室,天气越热,越不出来,吹着冷气,怕晒太阳。这样的做法,是十分不明智的做法。古人常说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就是要学会在夏天利用大自然升腾的阳气,来补阳身体的阳气。一些医院的中医科会在这个时候搞一些“三伏贴”、针灸等治疗,针对在冬季多发的慢性疾病,如老慢支,老寒腿等。这样的做法,在中医学中称为“冬病夏治”。

特别建议一些冬天容易宫寒痛经女性朋友,一定要在夏天适运动,多晒晒太阳,充养身体的阳气,等到了冬天就会好很多。2.“使志无怒,使华英成秀。”首先,夏季在五行中属于火,与人体的心脏对应,所主的情志是“喜”,所以夏天应当保持心情愉悦,不要忧郁发怒。其次,在春季养生中对情志的要求是“以使志生”,在这里是叫“使志无怒”,也就是说,春天要让人的情志焕发生机,到了夏天,这样的生长的态势更加旺盛了,这个时候更加不要抑制他们的生长。

再次,“怒气”是属肝气,本来是春季的,但“怒”容易化生火邪,而夏天所主的也是“火”,此时会加重火邪对身体的危害。而且肝脏本身“体阴而用阳”,夏季阳气旺盛,更应当十分注意保养肝气。那么这么作的目的就是“使华英成秀”。张介宾认为“华英,言神气也”。“华秀”与前面的“蕃秀”相对应。夏季精神上不能郁郁寡欢,而应该神气充实,精神饱满,保持一个昂扬向上状态。

  3.“使气得泄,若所爱在外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本意就是应当使阳气应宣发于外,应汗出于外。夏季阳气蒸腾,人体代谢旺盛,皮肤毛孔打开,应该让身体内的阳气的向外宣发,排出体内浊气。“若所爱在外”的解释就比较多了,《庄子》:“意有所至,而爱有所亡”,当中“爱”是指,所喜好的人或者事物。“若所爱在外”可以理解为就像有喜爱人一般,勇敢的表达出来,不要压抑心内的情感。

这既是一种比喻,其实也是古人鼓励在夏天将人们内心容易躁动情感表达出来。想想大学毕业季,无数少男少女暗藏多年的情感,在这个躁动夏天终于无法控制,说了出来。明代医家马莳人也认为:“若有所爱于外,而无所郁。”  “此夏气之应,养长之道也。逆之则伤心,秋为痎疟,奉收者少,冬至重病。”这就是顺应夏天时节,保养生命的方法!如果违背了,就会伤及心气,到了秋天心气虚就容易罹患寒热交替的疟疾。

大自然中,夏季的生长繁衍如果不充分,那么到了秋天就难以有所收获。人体的阳气如果在夏天没有充养足够,那么到了冬天阴寒很重时,就容易病重。中医讲求顺应四时,遵循大自然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的自然规律。《论语》说:“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,天言何哉?”四季交替,万物生长繁衍,苍天在上、亘古不变,还用说什么呢?祖先对于世界的认识就是如此质朴,却又接近真理。

《黄帝内经》的四气调神大论启发我们应该怎样养生?

谢邀!《黄帝内经》素问:"四气调神大论",详细论述了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的养生之道。对现代人的养生观念仍有极高的参考价值。其总的原则是遵循"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"的自然规律。人按照这一规律去养生,则身心康健,疾病不生。现将原文及译文转述如下,供大家阅读参考。四气调神大论作者:古代医者【本章要点】一、具体叙述了在一年四季中适应气候变化的摄生法则。

而适应气候变化,是养生方法中的重要关键。二、指出了违反四时气候的变化规律,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,从而进一步指出预防思想的重要性。【原文】春三月,此谓发陈①。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,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,此春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;逆之则伤肝,夏为寒变,奉长者少。

夏三月,此谓蕃秀②。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,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,使志勿怒,使华英成秀,使气得泄,若所爱在外,此夏气之应,养长之道也;逆之则伤心,秋为痎疟,奉收者少,冬至重病。秋三月,此谓容平。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,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,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,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;逆之则伤肺,冬为飧泄③,奉藏者少。

冬三月,此谓闭藏。水冰地坼,勿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,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。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;逆之则伤肾,春为痿厥,奉生者少。天气,清净光明者也,藏德④不止,故不下也。天明则日月不明,邪害空窍。阳气者闭塞,地气者冒明,云雾不精,则上应白露不下。交通不表,万物命故不施,不施则名木多死。

恶气不发,风雨不节,白露不下,则菀槀不荣。贼风数至,暴雨数起,天地四时不相保,与道相失,则未央绝灭⑤。唯圣人从之,故身无奇病,万物不失,生气不竭。逆春气则少阳不生,肝气内变。逆夏气则太阳不长,心气内洞。逆秋气则太阴不收,肺气焦满。逆冬气则少阴不藏,肾气独沉。夫四时阴阳者,万物之根本也。所以圣人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以从其根;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。

逆其根则伐其本,坏其真矣。故阴阳四时者,万物之终始也;死生之本也;逆之则灾害生,从之则苛疾不起,是谓得道。道者,圣人行之,愚者佩之。从阴阳则生,逆之则死;从之则治,逆之则乱。反顺为逆,是谓内格。是故圣人不治已病,治未病;不治已乱,治未乱,此之谓也。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⑥,不亦晚乎?【注释】①发陈:即推陈出新的意思。

②蕃秀:蕃,即繁茂、茂盛;秀,即秀丽;蕃秀,即繁茂秀丽的意思。③飧泄:是消化不良而导致泻泄的一种疾病。④藏德:即隐藏,使不外露。德,这里指自然界中促进生物化作用的力量。⑤未央绝灭:即生命到寿命的一半就死了。⑥锥:泛指兵器。【译文】春季的三个月,谓之发陈,是推陈出新,生命萌发的时令。天地自然,都富有生气,万物显得欣欣向荣。

此时,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,早些起身,披散开头发,解开衣带,使形体舒缓,放宽步子,在庭院中漫步,使精神愉快,胸怀开畅,保持万物的生机。不要滥行杀伐,多施与,少敛夺,多奖励,少惩罚,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,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。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,便会损伤肝脏,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,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。

夏季的三个月,谓之蕃秀,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。此时,天气下降,地气上腾,天地之气相交,植物开花结实,长势旺盛,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,早早起身,不要厌恶长日,情志应保持愉快,切勿发怒,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,使气机宣畅,通泄自如,精神外向,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。这是适应夏季的气候,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。

如果违逆了夏长之气,就会损伤心脏,使提供给秋收之气的条件不足,到秋天容易发生疟疾,冬天再次发生疾病。秋季的三个月,谓之容平,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。此时,天高风急,地气清肃,人应早睡早起,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,以保持神志的安宁,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;收敛神气,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,不使神思外驰,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,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。

若违逆了秋收之气,就会伤及肺脏,使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,冬天就要发生飧泄病。冬天的三个月,谓之闭藏,是生机潜伏,万物蛰藏的时令。当此时节,水寒成冰,大地开裂,人应该早睡晚起,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,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,妄事操劳,要使神志深藏于内,安静自若,好像有个人的隐秘,严守而不外泄,又像得到了渴望得到的东西,把它密藏起来一样;要躲避寒冷,求取温暖,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地损失,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。

违逆了冬令的闭藏之气,就要损伤肾脏,使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,春天就会发生痿厥之疾。天气,是清净光明的,蕴藏其德,运行不止,由于天不暴露自己的光明德泽,所以永远保持它内蕴的力量而不会下泄。如果天气阴霾晦暗,就会出现日月昏暗,阴霾邪气侵害山川,阳气闭塞不通,大地昏蒙不明,云雾弥漫,日色无光,相应的雨露不能下降。

天地之气不交,万物的生命就不能绵延。生命不能绵延,自然界高大的树木也会死亡。恶劣的气候发作,风雨无时,雨露当降而不降,草木不得滋润,生机郁塞,茂盛的禾苗也会枯竭不荣。贼风频频而至,暴雨不时而作,天地四时的变化失去了秩序,违背了正常的规律,致使万物的生命未及一半就夭折了。只有圣人能适应自然变化,注重养生之道,所以身无大病,因不背离自然万物的发展规律,而生机不会竭绝。

违逆了春生之气,少阳就不生发,以致肝气内郁而发生病变;违逆了夏长之气,太阳就不能盛长,以致心气内虚。违逆了秋收之气,太阴就不能收敛,以致肺热叶焦而胀满;违逆了冬藏之气,少阴就不能潜藏,以致肾气不蓄,出现泻泄等疾病。四时阴阳的变化,是万物生命的根本,所以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,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,顺从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,就能与万物一样,在生、长、收、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。

如果违逆了这个规律,就会戕伐生命力,破坏真元之气。因此,阴阳四时是万物的终结,是盛衰存亡的根本,违逆了它,就会产生灾害,顺从了它,就不会发生重病,这样便可谓懂得了养生之道。对于养生之道,圣人能够加以实行,愚人则时常有所违背。顺从阴阳的消长,就能生存,违逆了就会死亡。顺从了它,就会正常,违逆了它,就会乖乱。

请问学习养生的书籍有哪些可以看?想学习一下,谢谢?

想学习养生的书籍,我给你推荐几本:1.《皇帝内经》这是一本综合性医书,建立了中医学的“阴阳五行学说”,“脉象学说”、“藏象学说”、“经络学说”、“病因学说”、“病症”、“诊法”、“论治”、以及“养生学”、“运气学”等学说,呈现了自然、生物、心理、社会整体医学模式。2.《连医生都想知道》书中提供了最新的健康资讯,指出了最常见的医疗误区,最实用的保健养生方法。

3.《体态决定你的健康》书中针对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,指出了体格出现问题的根本源,提出了一些早期的复健秘方。4.《中华老偏方全典》本书精选了1000多个经典老偏方,针对常见病和日常生活中的小毛病,提出了外敷、食疗、按摩、艾炙、药膳等方子。5.《家庭中医养生一本通》书中讲述了维护和加强身体自衡调节功能的多种方法。

《黄帝内经》主要的理论有哪些?普通人怎么阅读,怎么吸取?

《黄帝内经》主要学术思想:阴阳五行学说:古代阴阳五行学说,曾经应用于各个方面,《内经》作者成功地把阴阳、五行等哲学范畴应用到医学里面来,把哲学和医学密切交融在一起。首先它认为人类生命变化是按照阴阳对立原则进行的。正如《灵枢・本神篇》云:“天之在我者德也,地之在我者气也,德流气薄而生者也。”因而人体生理现象都反映了阴阳对立统一体,素问・阴阳应象大论》说:“清阳出上窍,浊阴出下窍,清阳发媵理,浊阴走五藏;清阳实四肢,浊明归六府。

”故对立统一的协调,就能维持人体生命健康。假如对立统一遭到破坏,人体就出现病理状态,如阴盛则阳衰,阳盛则阴衰。最后亦会导致“阴阳离决,精气乃绝”的情况。 其次,它还指出,阴和阳的对立是相对的,而不是绝对的,两者之间是相互为用,互为其根。如《素问・阴阳离合论云:“天复地载,万物方生未出地者,命曰阴处,名日阴中之阴;则出地者,命曰阴中之阳。

”《素问・阴阳应象大论》又云:“阴在内阳之守也,阳在外阴之使也。”都指出阴阳两方面,必须保持阴阳对立统一协调关系,人体才有正常活动。至于五行学说,《内经》主要从其“相生”与“相克”和“生克制化”等方面,来说明许多事物都是相互联系,并且是维系事物正常发展不可分割的根据,正如《素问・宝命全形篇》所说:“木得金而伐,火得水而灭,土得木而达,金得火而缺,水得土而绝。

万物尽然,不可胜竭。 ”整体观念:它首先认为人体内部是个统一的整体,体内各个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。这种相互联系,不可分割的关系,表现在生理、病理、脏腑和经络各个方面。如《素问・痿论>云:“肺主身之皮毛,心主身之血脉,肝主身之筋膜,腺主身之骨髓。”说明五脏与形体方面的功能联系。同时,人这个整体与外在环境又有密切的关系,《素问・宝命全形论》说:“人以天地之气生,四时之法成。

”然而,自然界的变化与人体生理密切关系,不完全是和自然变化之适合,主要是人体的机能善于适应它。《素问・生气通天论》曾出:“平旦人气生,日中而阳气隆,日西而阳气已虚,气门乃闭。”说明人体生理机能无时无刻不是在与之做出相应的变化。动而不息的运动观:《内经》认为物质是在相互联系和制约之中不断运动的变化。《素问・六微旨大论》说“成败倚伏生乎动,动而不已则变作矣。

”又云“夫物之生从于化,物之极由乎变,变化之相薄,成败之所由也。”指出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,并反映了事物由新生,发展,到灭亡的变化过程。“故高下相召,升降相因,而变作矣。”《素问・脉要精微论进一步说:“四変之动,脉与之上下,以春应中规,夏应中矩,秋应中衡,冬应权。”一年四季的阴阳运动,影响到人体,血脉亦随之而上下运动,其脉在外形象为规、矩、衡、权的不同。

吾尚健康网 备案号:赣ICP备2022001270号 吾尚健康网互联网收集发布| 养生汤粥 | 水果养生 | 养生蔬菜 | | 瑜伽养生 | 气功养生 | 武术养生 | 广场舞 | | 春季养生 | 夏季养生 | 秋季养生 | 冬季养生 | | 经络养生 | 针灸养生 | 穴位养生 | 药膳养生 | | 减肥瘦身 | 丰胸美乳 | 护肤美白 | 整形护理 | | 男性养生 | 女性养生 | 中老年养生 | 白领养生 | | 心理情感 | 疾病常识 |